欢迎光临深圳索福达电子官方网站!

时政新闻 · POLITICS NEWS
时政新闻
首页 > 时政新闻

 

95日,四川泸定县发生6.8级地震。此前不久,四川多地因高温出现干旱。据此,有人引用“旱震理论”,称“大旱之后必有大震”。那么,这种说法真的有科学依据吗?地震是否可以预测?

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,951252分,四川甘孜州泸定县(北纬29.59度,东经102.08度)发生6.8级地震,震源深度16公里。

截至951500分共记录到3.0级及以上余震3次,其中6.0-6.9级地震0次,5.0-5.9级地震0次,4.0-4.9级地震1次,3.0-3.9级地震2次。

经四川地震专家综合分析认为,此次地震震中位于鲜水河断裂带南东段磨西断裂附近,为主震-余震型地震,根据区域构造、历史地震活动、地震序列类型等资料,近期原震区发生更大地震的可能性不大,余震活动仍将持续一段时间。

在此次四川泸定县地震发生前,中国南方地区出现高温干旱现象。因此,有人在网上提出“大旱之后必有大震”的说法,还引用了“旱震理论”。

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研究员孙士鋐表示,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,数十年来,中国的地震预报领域的学术研究中出现了很多方法和理论,这其中,有不少理论都存在争议,很多争议理论至今都没有定论,这也是科学探索过程中的常见现象。

对于耿庆国的理论,孙士鋐表示,这一理论本身有较为复杂的研究指标、研究要素和研究方法,不能就用一句“大旱之后必有大震”来标签化、简单化理解,更不能在一次地震发生之后来过分放大传播这句话,在地震预报领域,也不能以一种气象事件来简单进行地震预测预报。

虽然目前学术界对于干旱和地震的关系尚无定论,但孙士鋐称,“有一点我认为是可以肯定的,即我们感受到的气候变化和地球内部的地壳运动肯定有关联。”

 

 

免责声明: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如您(单位或个人)认为本网站内容有侵权嫌疑,敬请立即通知我们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处理。

Copyright © 2015-2016版权所有   (C)深圳市索福达电子有限公司      粤ICP备11067082号    网站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告知下线处理!